编者按:辰砂产于沅陵沙金滩,开采历史久远,质量上乘。《逸周书·王会》有“卜人以丹砂”的记载。秦以后,终南山炼丹道家追求之物就是辰砂。据说辛女当年年老北返,带去礼物就有茶叶、朱砂。还有史记所载的清寡妇。说不定当年骊山下水银之海就有辛女或清寡妇贩运的朱砂。《沅陵县志·大事记》载:唐时辰砂以“光明砂之名列为贡品,年额6斤。”辰州砂井映月景观指的是砂井矿洞夜晚辉映的红光可以和月光同辉。可以说,辰砂是几千年来供皇帝用玺和朱批的必备之物。 沅陵朝瓦溪有清家村,沅陵历史上有清寡妇的传说和历史记载。这些都是我们探究沅陵辰砂的有力证据。 故特刊发奔流作的《沅陵辰砂,不死的丹药》,引领你去辰砂遗迹看看。 沅陵辰砂,不死的丹药 本文作者:奔流 巴清寡妇 《史记·货殖列传》:乌氏倮畜牧,及众,斥卖,求奇缯物,间献遗戎王。戎王什倍其偿,与之畜,畜至用谷量马牛。秦始皇帝令倮比封君,以时与列臣朝请。而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夫倮鄙人牧长,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岂非以富邪? 译文:乌氏倮经营畜牧业,等到牲畜繁殖众多之时,全部卖掉,再购求奇异之物和丝织品,献给戎王。戎王以十倍于所献物品的东西偿还给他,送他牲畜,牲畜多到以山谷为单位来计算牛马的数量。秦始皇诏令乌氏倮位与封君同列,按规定时间同诸大臣进宫朝拜。而巴郡寡妇清的先祖自得到 朱砂矿,竟独揽其利达好几代人,家产多得不计其数。清是个寡妇,能守住先人的家业,用钱财来保护自己,不被别人侵犯。秦始皇以上宾之礼待她,为她修筑了女怀清台。乌氏倮一介边鄙牧夫,巴郡寡妇清一介穷乡寡妇,能够名扬天下,万乘之尊对他们以礼相待,这难道不是因为他们富有吗? 这是中华汉语词典对"辰砂"的解释,,"辰砂"如同"和田玉"."寿山石"用沅陵地名命名的希有矿物,"辰砂"与其命名的产地古辰州沅陵县,在历史的长河里披着厚重的神秘面纱,"辰砂"贯穿着中年民族几千年文明史,中国帝王几千年兴衰史,在儒教,道教,巫文化中充当重要角色,是医疗,艺术,化学,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但真正在历史上能高于一切物质,位居帝王崇高礼拜的地位,是因为它是能炼成仙 丹的不死神药,几千年来千万帝王术士,为求得佳品"辰砂"炼成仙丹,谱写出壮观的追仙史册。 "辰砂"学名为朱砂,系矿物名称,是汞的硫化物,结晶体,有粒状,块状或皮膜状,摩氐硬度2.5,比重8.1,金钢光泽,朱红色,不导电,颗粒状的可做红宝石的代用品,用于激光,也用于高级装饰品,一克拉以上的晶体辰砂价值与红宝石同价。 辰砂以古辰州沅陵产地命名,且为历代沿用,并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地名,辰砂原名丹砂,自古以来有日精,太阳,朱雀,神砂,赤丹,赤带髓,仙朱等称谓,唐代皇帝武则天更以沅陵县沙金滩光明山产丹地钦赐"光明砂"之名,沅陵县志就有记载"开元二十九年,辰州始贡光明砂,年额四斤"。 我们翻开厚重的史册,历史上上演很多因用辰砂炼丹而服药成仙的典故,史上记载"有麥氐家,世世考寿,或出百岁,或八九十,……因水含朱砂,饮水而得寿."古人方知食用含有辰砂的水有长寿功效,而后不断研究辰砂的食用方法,因其辰砂直接服用有毒,古人便通过将辰砂炼制成丹,通过自身修行,内丹,外丹双修,方得长寿成仙,因此而造就了道教的成道基础。 庄子,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后来道教化了,师从长桑公子,在抱犊山中隐居,炼成北育火丹,白日服丹升天成仙,后唐玄宗曾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庄子写的书也叫<<南华真经>>。 孙思邈是唐代京兆华县人,是中国著名的民间医生,他不但精通医术,还研究丹术,他经常亲自上山采药,用各种药材配合辰砂炼丹食用,他生于581年,离开人世682年,在世101年,为服丹长寿登仙的确切明证。 最有名的算是秦始皇了,他生前攻下巴楚之地,夺取大量辰砂,用辰砂炼制的水银在墓中做成河流,让铜做的棺材漂在上面,利用辰砂的力量相助死后登仙,现据考古抽取秦皇陵墓土对比发现汞含量特高,证实用水银成河的事实。 这是汉代的越窑青瓷谷仓,是给故人装五谷银币还有辰砂的罐子。 胎龙型西周古玉上的红色是辰砂沁色 这张画是辰砂做的染料 这是守宫砂么,当今女子可不兴这个 "守宫砂",据传说是古人为了证明处女,用变色龙喂食辰砂,喂七斤,将变色龙捣烂,,取其汁点在女婴右手臂上,形成红色守宫砂,.那夜之后红色消失。 这是变色龙吗,古代叫螭龙 印泥可是辰砂做的哟,永不褪色 这是用辰砂做的安神药丸 带着对辰砂的极度神秘,我们沿着先人追仙的足迹,来到古辰州府沅陵,探秘辰砂的踪迹。 沅陵在大文豪沈从文的笔下,是一座"美得让人心痛地方".沅陵县汉高祖时建县,历经,郡,州,府,县建治。 沅陵的外八景之一"砂井流丹"据县志记载"城西十里,光明山,有井流丹,夜半光明烛天,下有龙爪岩"这如天书的记载,至今也没有看到完整的解釋,特别是夜半光明烛天,问了许多沅陵学者,都不解其义。 辰砂,龙爪岩,夜半烛天的光明,中国最佳产丹地"沙金滩",在古代追仙的年代是何等知名,在我们沿河而上看见她时,她又是那么的原始,那么质朴.那么的狂野,那么的神秘.有种将人一下子拖入远古的穿越感。 沿河而上山青水秀 沙金滩的河面是那么清宁,一叶小舟笠翁,有独钓寒江的韵味。 坐客船到沙金滩,四十分钟就到了,船费五元.沿途饱览二岸风景。 沙金滩河对面是白马村 上岸后,河岸边一大片参天的枫树林.进入林中有种阴森的感觉。 沙金滩流域是沅陵饮水保护区,生态一流,魚儿达到了不怕人的地步。 这是沙金滩全景,沙金滩是太常乡一个村,前邻古黔中郡遗址,有千余座秦汉古墓群,后面是盘古乡,有原始的盘古洞的原始人生活遗址,沙金滩自然环境优美,山灵水秀,五强溪库区而形成的河滩湿地,绿草如茵,连绵十里,森林覆盖面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斑鳩,野鸭,白鹭成群,松鼠,野免成队,沙金滩后面最高峰是光明山,因明末山上修了观音寺,现称观音山。 沙金滩的内湖,湖前有自生桥,大型石灰岩溶洞,原洞高约五米,长二十余米,钟乳石林立,洞中可乘凉,涨水时可行船.现涨水了拍不了照。 沙金滩内湖湖水荡漾,碧水如镜,青山倒映,当地村民人工养殖多种鱼,大的有一,二十斤。 天鹅优雅的在湖面上游戏 金秋的湖边.硕果累累 村姑热情的捧出柿子待客 这是狮子山,临江而势,山上古松参天,因古时采矿留下竖立的,深不达底的采砂井,当地百姓时有牛误跌坑中而亡,都不敢将牛放牧此山。 狮子山上的参天古松树 去狮子山探"辰砂井,"上山途中当地村民修的,不知何用途,可不是坟呵。 狮子山上的松树,与别的山上松树不同,根基部发黑。 找到了,这是古时开采辰砂的竖井,好深啊,可不能站得太近。 相隔十来米,又是一口。 这一口井已被土封了。 又是一口,路上可要小心了,洞口被草盖住,不小心跌下去,可不是闹着玩的.不敢再找了,当地村民讲有十几口井.留着悬念吧。 山顶上有块独立的巨石.巨石钻有一个洞,看来是古时采砂工敬神用的.历经几百年也算是文物了。 下得山来是通往观音山的公路,有4,5米宽的水泥路,观音山上遗留明末所修壮观的观音寺遗址,并有天洞,乌龙洞景观。 去观音山路边景色,群山环抱,百岭叩拜 观音山上古木参天,梵音犹绕,有种隔世脱尘之感,上山肃然起敬。 山上石阶青苔,落叶铺满,走上去有滑的感觉 外面晴天,可林中雾气腾騰,如在云中穿行,不打伞要湿衣服。 路边古藤盘横,有苍龙欲飞之感 劈山修路留下的山壁 传说彼岸花唯一开在黄泉路上的花,开满了观音山路边,彼岸花也叫曼珠沙华,花叶同生,有花无叶,有叶无花,花妖曼珠,叶妖沙华,彼此相爱永不能见.。 这是彼岸花开,热烈而凄美 观音山上开满的大片彼岸花是在向人们诉说一个爱情故事吗? 难道彼岸花也在登仙的路上伴演着重要角角色?往事千年佛眼清空,彼岸花在观音足下,张开血红的手掌,向上苍呐喊,只要爱情不慕仙。 观音山上的观音寺,相传占地十亩,里外四层,铜钟有八百斤,撞响声震十里,但遭文革所毁,现仅留屋基遗址.遗址还可见当时的规模。 当地百姓修了个小观音寺,百姓敬奉,据说非常灵验.里面有观音,韦陀立像,香火不断.怕惊扰神灵,拍个远照吧。 观音寺前桂花树有一人抱了 观音寺前的古树 古树四人抱不了 古树空心了,但枝繁叶茂 寺前的古柏,千头分枝,多子多福.当地百姓相传乾隆微服下江南,慕名沙金滩长生不老仙药,与和珅,纪晓岚游辰砂圣地沙金滩,喝了"流丹井"的水,看了"天洞",登上观音山,乾隆站在山上,美景扑面而来,他远眺沅江,不禁兴起,脱口而出"沙金滩滩下滩,水流滩转滩不转",滩下滩指的是沙金滩下游的燕子滩,乾隆皇帝叫和,纪二人对下联,和珅知道乾隆以地以景出题,灵机一动,马上抢到"狮子山山上山,日照山明山不明",山上山为光明山,取其明算是巧对了,纪看多景被抢,甚是犯难,时值六月,天气突变,雷雨大作,纪透过雨幕看见观音山下的乌龙洞洞口晃动,似有蛟龙欲出,即兴应答"乌龙洞洞上洞,雨落洞动洞不动".乾隆皇帝听后龙颜大悦,此时雨过天晴,彩虹当空,光明山云雾缭繞,身临此境,有登仙之感.皇帝即兴写下"题观音寺"现整录如下;南游身临光明山, 千林流彩映日晖.轻云铺谷白如絮, 野瀑飞趺响于徽.观音坐前风旛动, 寺生兰馨伴雨霏.丹沉舟轻千帆过, 迷海 仙踪万士追.多年来人们传诵着乾隆的诗,手捧辰砂,在观音寺敬了观音菩薩,喝了"流丹井"的水,钻了"天洞",是否真的有人成仙了不得而知。 离观音山一里地,就是神秘的"天洞"了,路很宽很好走。 上山路边都是松树.原来山上有碑亭和七牌石碑,被毁了,老百姓只留有照片了。 山顶上没有树林,是有四,五亩大空坪,站在坪上可看到沅陵县城全景.,坪上就是笔直而下的天洞了,前面有个小洞口当地人说原来有石阶,可以下去的,现在被土封了。 洞中可看见有块石碑,被土埋露出一半,当地村民讲原来有七块碑,全抛在洞里了,碑上刻的是什么内容呢? 小洞后面是个约十平方的洞口,笔直而下的深洞,张开黑色大口,不知有多深,胆颤心惊的抓住洞边树枝拍了个照,,生怕掉下去,当地村民讲丢进点燃的草绳,山下冒烟.我们打几块大石头没听见响声.山洞一般长在山腰,长在山顶国内实属罕见。 站在天洞山上,透过山前的薄雾,仿佛看见观音山上的观音神像,大慈大悲的普渡着众生.几千年来人们为了追求美好,追求幸福健康,礼拜着日月星辰,追求着仙丹灵药,多少代人前赴后继在茫茫的追仙道上.我现在站的位置,不知历史上有许多达官贵人,高士名流也站过,他们有人成仙了吗,追仙真的是现代科学中的笑谈吗,宇宙能全知吗,还有现代科学不能全知的多维空间吗,有时空穿越吗,或许地理,丹药是造就时空穿越的条件,谁能在追仙史册上再写上浓重的一笔。 观音山上的乌龙洞,在什么位置,当地百姓都说不知道,说是闹鬼被封了,传说洞外有条石桌,村里人办事借碗筷,借几桌都有,往洞里喊,第二天碗筷放在桌上,但需如数退还,后来村里时有美村姑不见,村民疑是洞里出怪,将洞口封了,现在要找.必须专门开挖。 乌龙洞被封,还有一个传说就是,李自成藏宝,相传李自成起义军部将王进才,马靖忠,牛万财,曾屯兵数千人,在太常,明溪口方向种粮半年之久,对沙金滩的山洞地理相当熟悉,李自成进京掠夺大量珍宝,兵败后装成十三只大船,远达湘西,图日后东山再起,据传这笔宝藏被大将李过分藏湘西各处,在张家界的天门山修了一个观音寺,并在沙金滩也修了一个观音寺,将宝物藏在乌龙洞中,李过在天门山修发法号野拂,后与当地乡霸发生纠纷,被打逃离不知所踪.沙金滩的观音寺实为藏身看宝之用,据说观音寺里多是女尼姑,在此荒野中藏身应是家属,按当时沙金滩的人口和生产力根本不可能修那么大的寺庙,供养那么多僧尼.沙金滩传说还被屠过村,现有白骨岭,死人山等怪地名,如按此说,后来的少女失踪,天洞被封,乌龙洞被封,都暗示有隐藏的惊天秘密.还没走完沙金滩,已经感到沙金滩的上空迷雾越来越重了。 这是在山腰发现的乌龙洞石碑“乌龙仙洞”,石碑边被挖掉百多平米的土方,相传是清代道台组织几百人在此地探洞找宝挖的遗址。当地人说还有一块石刻“雲雾乌龙洞”,现在己埋不知何处。 这是“乌龙仙洞”石碑边的巨石,每块有几十吨重 "城西十里,光明山,有井流丹,夜半光明烛天,下有龙爪岩" , 搞了半天,问了许多村民,沅陵的在沙金滩外八景之一"砂井流丹"的景区在哪里,村民没有一人知晓,有的人说,听说原来山上有道奇光可冲天,后来被坏了,后又听一村民讲,沙金滩河边被大水冲出几里长的铁板,这些铁块不知搞什么用的。 到了河边,我们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河边黄土滩上长约二里,宽约十米的溶铁板块铺在地上,如同火山溶岩层层叠叠非常壮观.铁板上有的是层流形,有的是旋涡状,还有的起球形。 铁板风化相当严重了 还有成堆的半球形烧杯. 还有没用完的矿石,起铁红色,应该含有辰砂成分和铁原素 有明代的青花龙纹碗瓷片,还有散落的球型铁块.看见眼前的景色,我们什么都清楚了,原来这是古代的辰砂炼丹场,看见地上的铁板,可以想象当年日夜炼丹,火光冲天的壮观场景.因炼丹需大量冷却水,而将炼丹场修在河边.而矿石中的铁当废渣被丢弃,聚积河边形成了壮丽的历史人文景观。 龙爪岩应是在光明山脚下河边的奇形石灰石 涨水了,龙爪岩被淹了,只能看见点点,留个悬念吧,退水了大家自己去看吧."沙金滩内湖"……"辰砂井"……"自生桥"……"碑亭"……"天洞"……"观音寺"……"乌龙洞"……"炼丹场"……"流丹井".沙金滩这个弹丸之地,有这么多自然和人文景观,共同组成了"砂井流丹"外八景景观.还有辰砂的样品,炼的金丹,李自成真的在沙金滩藏宝了吗?额的个神呀,饶了我吧,神秘还是由你们来揭开吧! 沙金滩的水能长寿吗?走在街上一个老者过来一问九十五岁了,他说同龄人好多,是否真的等慢慢来调查。 这里长寿之人是吃的流丹井的水吗? 一天游程结束了,坐在归去的船上。夕阳晚照,狮子山是特么的美。 二0一八年最后的一天迎来了好一场大雨,沙金滩雪景也是很美的。 辰砂赋 山之灵,火之魂 辰砂出沅陵 红了天,红了地 红遍大文明, 五千年帝王史册 三千里追砂路程 不死的神药 仰望的星辰 光明山上有你清空的双眸 沙金滩头你滚烫的身躯横存 自生桥上印遍追仙者的足迹 观音坐前萦绕隔世梵音 仙踪飘缈 凡心难定 八卦迴炉 九转丹成 巫傩坛上启蒙道教炉中传承 秦皇为你作序 苏轼凭添诗文 沙井流丹一个远古的辉煌 通天洞中深藏玄踪迷情 狮子山上辰砂化羽 龙爪岩下蛟吟声声 我辈逍遥 帝王赤诚 神仙寂寞 仙丹深沉 精纯夺阳气魄 赤琼安降鬼神 接引天地真气 灵转百会天庭 转朱阁 点眉心 淡抹双颊吻丰唇 印封神笔巨作慢品驻颜安神 丹撒驱邪魔 炉升天阶明 细咽丹田暖 吐纳凡身轻 三千年辰州旧事 八百里沅水风情 山青 水清 人亲亲 仙丹谛造千古情 感谢原创作者奔流老师的精彩文章! 本文作者简介:奔流,原名蔡锦玮,男,六十岁,下过放,当过兵,一生从事检察亊业,任反贪局长十年。敬法律,战腐恶,喜爱古玩鉴赏收藏,书法诗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