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的桥》
毛晶
我的童年,在沅水边上长大。每天穿梭在南码头那里,听轮船的汽笛,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找寻父母的身影。那时候最繁忙的就是南码头,所有乡村的物资都是从这里汇集,然后四散到县城里。大声的叫卖与马达的轰轰声,在耳畔时刻不停地响起,竟然成了童年不能忘怀的声音。
一条沅水,把沅陵县城分成了南北两部分,我是北岸的孩子,但是北岸,也意味着阻隔。6岁前的记忆里,还记得父亲左手和右手分别夹着我和弟弟,穿过一条窄窄的木板,木板伴随着脚步颤动着,我隔着木板,看到青色水草在河里晃来晃去,瞬间感觉到头晕,赶紧闭上了眼睛。走了一阵,父亲就把我们抱上了船,仍然一只手搂着一个娃,让我们站稳,说要开船了。随着汽笛的响起,那艘船就驶向了南岸,至于去南岸后我们去哪里了,我真的记不清了。但是乘坐渡船的经历,和晕船的滋味一样,永久地刻在了血脉里。
1990年,我6岁时,因为沅水一桥的通车,乘坐渡船的经历慢慢隐藏到了记忆里,直到长大后,我的弟弟到太常工作,我才再次有了坐渡船的经历。
2009年,弟弟到太常派出所工作,那时我还在读研究生,那一年过年,因为弟弟要值班,母亲叫我送年夜饭给弟弟。我的左手提着一个火锅,右手还拿着个饭盒,里面装满了菜,就从我家走去了河边。大年三十的街头,偶有爆竹的响声,还有几个行人,基本看不到人。那时龙兴大道还没有完全修好,我就一个人,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了龙兴讲寺那个渡口。
河岸边,水草已经枯萎,有点黑的泥巴上满是人的脚印,大的小的,有些层叠在一起,有些又隔着老远,似乎还能看到昨天人们行色匆匆赶回家过年的场景。河的两岸,寒冷的天气把山色冲淡,变成了青灰色的。天压得很低,离流淌的河水似乎只有一步之遥了。我左等右等,没有等到母亲所说的小船,实在扛不住寒冷,就给弟弟打了个电话。电话那头,弟弟还在出警,一听我来送饭了,说:“姐,你等着,我帮你联系船,你等会坐船过来就行。我先去忙了。”
半小时后,就听见轰轰的响声,慢慢地,从河的中间闯进了我的视野——一艘电动的木船,不大。也许是因为师傅心急了,轰鸣的马达将河水劈成一道道水花,在寒冷的冬天里显得有些凌厉。船的踏板之后,是木板搭起来的船舱,再后面有个比船舱高一点的驾驶室,上面还飘扬着一面红旗。快临近了,就听见一个洪亮的男声:“你是毛警官的姐姐吧,快上船吧。”然后从船里面走出一个年过五旬的男人,跳下船,拽起船边的一根绳子,两只脚迈开,做起弓步,催促我赶快上船。我赶紧道谢,把手里的东西放上了船头,再颤颤巍巍极为狼狈地爬上了船。看着我上船,男子放下手上的缰绳,跳上了船。我提着东西,左一晃右一晃地走进了船舱。船舱不高,1米55的我都必须弯着腰前进。我坐在两旁窄小的的长木凳上,透过有些破、而且怎么也关不严实的玻璃窗看外面的风景。冬天的河面静谧,水草也泛了黄色,在船的冲击下不紧不慢地飘动着,寒冷的风混着水汽,夹杂着一点水腥味,就这么扑在脸上。两岸的山色苍苍的,似水墨画一般,伫立在眼前,又极快地后退而去。如此美景,我却无暇欣赏,因为太冷了,风吹得我头都要晕了。十几分钟后,船终于停靠了,男人拽着缰绳,把船绑在一个大大的铁桩子上,他见我面色不好,赶紧搀扶着我下船,并帮忙把我的东西提到了岸边。“你沿着这个路一直往上走,再往左边去一点,你看那个白色的房子没,那就是派出所。”我赶忙道谢,提着我那一个火锅和一个饭盒,跌跌撞撞地往上走去。
到了派出所,隔了一阵子,弟弟才回来,他看着我还未恢复血色的脸,笑着说:“晕船了?没事,习惯就好了。”我感慨他工作的不易,交通不便,我问他:要是有紧急任务要赶来怎么办?他说他们和这边的船主都熟悉了,都可以随叫随到。我说:你们需要一座桥。弟弟抬头望向远方,笃定地说,会有的!这次之后,我极少去太常了,山水虽美,但是交通的不便,也让我对这种美望而却步。
2016年底,太常立新桥开通了,虽然那时候,弟弟已经不在太常工作了,但是他特意打电话过来:“姐,你记得我和你说的吧,太常会有桥,你看,这不是有了。”那种喜悦,只有在太常工作生活过的人才会有,那也是对他工作的第一个地方最深切的期盼。弟弟打完电话后,我和先生,专门开车,驶向了太常立新桥。
宽敞的桥面马路,车子在上面平稳的行驶。我打开车窗,看着外面的路灯十分明亮,照耀着这个曾经阻塞的地方,充满了温暖与希望。凉风习习,轻轻扑在面上,我闭上了眼,感受着它的轻抚。远处青山依旧,在夜色中,沉淀了历史与情怀,此时显得越发青春和靓丽。来回不要10分钟,先生最后把车停在路边,我俩走在桥上,灰白色的桥栏,光滑干净,我们慢慢走着,感受从河边的风,依旧湿润,但是没有了萧瑟和冷意,有一股淡淡青草的香味。放眼望去,桥静卧在宽阔的酉水河上,月光倒映在宽阔的河面上,灼灼生辉但又不失恬静,岁月似乎都被温柔了。细细一听,还有河水轻快流过的潺潺水声。桥身横跨城北和太常两岸,将酉水河隔断的地方连接起来,富饶了村民,温润了生活。此后,太常的农家乐、夜市成为沅陵城的一个特色,小城居民往来其中,感受便利交通带来的美好。
2020年12月26日,沅陵的二桥开通,正式将太常和城南拉通,大大减轻了一桥的负担,也缩短了小城居民生活的轴距。27日,寒冬里的阳光格外明媚,我特意邀请了父亲一起去看二桥。我带着孩子和他一起走上了二桥。宽广的桥,飞跃在两岸之间,连接了南北,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壮丽。6岁的孩子蹦蹦跳跳地在桥上欢脱着,一会看看这,一会看看那,感觉都很新奇。而已经66岁的父亲,一步一步走在宽敞的桥上,步伐坚定,他也如孩童一般这里摸摸,那里看看。桥的两侧,沅水依旧流淌,两岸青山耸立,父亲站在桥上远眺着,他突然说:“一桥开通时,我36岁,那时我在方阵队里了。现在我66了。这就是改变。”父亲的这句话,突然让我泪目了。今年我父亲66岁,我36岁,我的孩子6岁,30年,3座桥,这就是改变。
一江碧水微波依旧,南码头已经成为儿时不能忘怀的记忆。30年,我居住的小县城,曾被沅水隔断、制约发展的山城,终被3座桥连为通达的一体。从此小城又添新风景,更添新发展。3座桥,30年的改变,是希望,是美好,是幸福,更是对未来不懈的追求。愿我们所有人和这30年里的桥的改变一样,连接美好,奔向远方。
作 者:毛 晶
通讯地址:怀化市沅陵县纪委监委
联系电话:19873766528
素描未来——写给我们的沅陵一中
唐春燕
一定有什么声音在呼唤我,不然我为何要驻足于你的窗前,停留那么片刻?不然,我为何放下安逸,跨过沅江,直奔你而来?
也许桂花的清香吸引了我,也许是朗朗的书声吸引了我,也许是那高高矗立的世纪钟牵引了我,也许只是那些未被岁月消蚀的旧痕牵引了我。带着对过往的感激与铭记,带着对你的敬仰与珍惜,我来了。
那是一个秋天。2011年的那个秋天,天空依然保持着它来自自然的那种澄澈与辽远。我走在沅水边最繁华也最纠结的路上。只为奔赴一场盛大的邀约。
这个小城,荷花路永远是热闹的,喧哗的,川流不息的。穿过荷花路的嘈杂,我来到了你的面前。
我来了,我的双脚踏在了一块真实的土地上,从此,心里有了一处灵性的山野。
我轻轻地走近你。生怕我的高跟鞋叩击水泥路的声音打断了你的沉思,踩碎了你的宁静。生怕我新奇的眼眸无意中看见你身上某一处斑驳的不小心弄下的伤痕。
你微笑着接纳了我。你用你的怀泽亭盛放了我的忧伤和思考;你用你的图书馆延伸了我的视线和渴望;你用你悠远厚重的历史浸润了我,你用你无所不在的书香淹没了我。
我眯着眼睛站在九月的阳光下,想看清楚你历经沧桑后柔美的样子,仿佛处处藏有机关,轻轻触碰,便会有故事抖落。
我知道,你的故事太多。设若放在一个慢节奏的停电的冬日,围炉而坐,保证讲故事的人神采飞扬,而听故事的人也心花怒放。
我知道,你的历史厚重。从明时的“虎溪精舍”算起,你几百年的历史和故事酿成了一碗醇香的酒,未及饮,心已醉。
你给闻得到香的人以香,你给听得懂歌的人以歌,你给触得到心疼的人以美和忧伤,你给每一个心怀梦想的人以雨露和阳光。
那些怀有梦想的孩子,在你的怀中完成了化茧成蝶的蜕变。从含苞到花开,从朦胧到灿烂,你陪着,你看着。
每到夏天,当那些孩子们走出你深情的视线,他们,看不见你眼中不舍的泪水,听不见你嘴里喃喃的祝福。每到秋天,你又满怀新的期待,那一张张青春的笑脸,就是你心中重又高扬的风帆!
我欣喜你秋日里的绿色。树是绿色的,藤是绿色的,青春也是绿色的,青涩而单纯,那些飞扬的青春在拔节生长,旺盛得就像那一排排勃勃生长的樟树。
课堂上,我和学生一起吟诵:“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老徐不知道,可是你知道的,我们,也愿意是你柔波中的水草呀,一起涤荡,一起妩媚,一起在风中歌唱。
这个小城,旧梦叠了新梦,一重又一重,哪一重都是让人心生向往又徒生惆怅。新的开发区新的楼盘新的巨幅广告,总在诞生,让人眼花缭乱而又蠢蠢欲动。当高楼如雨后春笋在水泥丛中疯长,当现代人的欲望如气球无限膨胀,你茫惑了。你望着周遭有些陌生的一切,你有些孤单了,你怯生生地站在喧嚣之外。
再也觅不着了,那夏末秋初葡萄架下雀跃着的调皮的男生,以及熄灯后查堂教师手电筒下捕捉到的尴尬;
再也觅不着了,春天金银花带来的一径的芳香,远远走来的碰见老师会羞红脸的女生;
还有,那午夜不眠的沉思,那轻率的许诺,还有那严肃的思考,轻松的郊游,那切磋知识时争红的脸,倾诉心事时絮叨的语言。甚至那措手不及的考试,那失魂落魄的排名……
我听到了你的叹息,我看到了你的无奈。你说,任何一种得到,都相应地伴随着付出,任何一种前进,都相应地丢失一种古朴与纯真,你说,别怪我啊。
没有怪啊,我都懂。我们都懂!
有一种失落叫热爱,有一种情结叫母校。
那些老师们,从青丝到白头,和你一起度过炎炎的夏,度过萧萧的秋。他们,有的幽默,有的儒雅,有的沉稳中不乏风趣,让学生信服崇拜;有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让学生心悦诚服。
你轻轻的对我说,这些人的努力,是你最大的财富。
后来,你的新校区开始动工了,这是一个多么令人舒心的消息啊,它燃烧起我们对百年老校的全部激情,它调动了我们对一方净土的的全部想象。
从十年前的方案出台,到现在可以整体乔迁,一中新校区,你凝聚了小城太多的关注目光,你是那么多心中的白月光。
从荷花路到龙兴大道,从天宁山下到兰溪河畔,改变的是一个地址,不变的的是地址那端的笑语声欢,书声琅琅。
你在一点点的与时俱进。古老的钟声换成了音乐电铃,宽阔的校门再有不会拥堵。你的操场更时尚了,那里将会有更多健美的少年和白发的老者在跑步,在运动;你的图书馆更漂亮了,以更丰富的藏书来满足几千学子精神世界的需求;你的科技楼更先进了,你的实验室更务实了……你的面前是更宽的八车道,你的脚下,是清清溪水,你的未来,是鹏程万里……
一天的时间太短暂,短暂到未拥抱清晨就已握别黄昏。如你怀里的这棵百年银杏,从绿意葳蕤转眼就到了绚丽金黄。也如我的一中十年,这短暂的弹指一挥的时光。
是一个阳光暖暖的的秋日,我来到这棵树下,仰望那些伸向半天里的枝桠,泪眼婆娑。一地的黄色小扇子,透叠着层层光芒,青春校园,是如此生动明亮。
银杏古老,腰肢粗壮,粗砺的树皮生着墨绿青苔,不知收藏了多少人的脚步,不知见证了多少人的牵手。那健硕的男生,那活泼的姑娘,那么多青春的笑脸,曾在树下仰望。
树啊树,高中部就要搬走了。你看着长大的变老的人啊,要走向另一片培育英才的沃土,那里新生中孕育着无限的希望;那里,会有新生活扑面而来,新鲜而灿烂,热情而紧张。新的校园会有更高的楼房,更宽的操场,更高端的教室,可是,树儿,花儿呢,只能慢慢的守候,守候每一朵花开的时间,守候每一棵树慢慢变粗变黄变成传说……我会怀念你的,亲爱的树,今生有幸,陪伴百年银杏一段绚丽时光。
该记的,都记在美篇里,记在抖音里,记在朋友圈里;记在那回不去的忘不掉的时光里。
此刻,我在你老校区的砖木结构的两层楼的一个办公室里,素描未来,心里,是满满的虔诚和愿景。
辛丑年的你即将迎来百廿诞辰,百年老校,乔迁新居,古韵新生,绽放芳华!
该如何再次亲近你,拥抱你,书写你?该如何追逐你的梦想,延续你的荣光?
世纪钟还在小城最繁华的地段矗立着,时针分针永不停息的跋涉,笑看年复一年的花开花落。
依旧是柔和的眉眼,依旧是充盈着渴望,想来百年老校在时尚中依然熠熠生辉,想来你在物欲横流中依然有着自己的坚守。
我知道,你骨子里没有变。你怎么会变呢?你依然是我十四岁那年夏天最刻骨铭心的惆怅,你依然是小城少年心中最有热度的向往!
宗璞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想说,你更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你从几个世纪前明朝的那个源头出发,向着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尽管校址几度变更,尽管两岸风景不断变换,但河上,永远不曾缺乏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也始终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
见或不见,花总在那里。或盈或缺,月总在那里。不要做一朝一夕的看花人或赏月人。张晓风早就微笑着劝过我们。
那么,面对一届又一届的青春学子,我们能做的,我们该做的,便是——素描未来。
素描未来,用一支单纯的不染尘埃的笔;
素描未来,用一颗跃动的追逐阳光的心。
多么希望,容光焕发的你,成为小城知识分子的一处心灵后花园;
多么希望,整装待发的你,成为莘莘学子心仪和眷恋的成长乐园。
会吗?
会的。你点头,眼神里流光溢彩。
(第三改2788字)
(作者简介:唐春燕,亦用名唐思佳,沅陵一中教师,湖南省作协会员。联系方式13874427623)
《路是柳条儿桥是鱼,穿鱼串串串歌谣》
何英伟
周末之夜,心思甘愿被文字诱惑。我有点小兴奋地整理着为母校新校区原创的词曲《蓝溪蓝》:
物心对冲的惯性,像浓浓的米酒一样后劲十足,让人停不下来。有书灯相伴,我继续着周末的时光程序,游走起微信来。朋友圈里航拍发烧友的适时短视刷了屏。画面的山水背景自然是辰河、酉水血脉相融的地方。
辰河从黔东一路踏歌而来,当它感应到另一半心律时,在雪峰山余脉之中左冲右突的那种急切;迎到了广纳武陵百涧、带着浓浓书香的酉水时的那种喜悦;在此千古一牵之后坦荡东行的气势。在画面中激情而不张扬、个性而不做作,天然、自然!
源自雪峰山脉和武陵山脉的许多有份量的支流均从沅陵域内注入沅江,有荔溪、蓝溪、沂溪、深溪、朱红溪、大晏溪、洞庭溪等。溪河交汇处的亲水河滩和冲积河洲上都生长有一团团一蔟蔟虬根伞冠的树丛。春来不惧汛高,四季河风洗礼,成就了它的姿态和秉性。特有维度的小花球很像成熟欲滴的杨梅,开在每个枝丫对对尖叶儿的顶端,长长的花期内光沐露润,诠释出几多几多不一样的花红,轻盈飘逸的花絮形如蒲公英但更具张力。修长的枝条纤维劲道,可捆柴扎棑、可随机穿起从溪流河滩里徒手得来的渔获,所以总叫它穿鱼柳,多少年来一直是这方水土最地气的心灵符号之一。
全景广角的画面中,龙兴大道从东端沅陵大道立交处出发,连通太常大道、延至县级扶贫集中安置区太安新区。刚刚峻工的色形特质,穿行在绝版的山水地标之间,成为极富力度的构图主件。李家湾立交桥、沅水二桥、立新大桥、酉水大桥极其节奏地串在这条特别的线轴上。洁白亮眼的花瓣状桥灯灯盏盛开在桥的两侧,不同材质的护栏轮廓线穿插着色泽结构:大理石板块沉稳厚重、金属圆管栏栅聚光透亮,在不同的桥间错落有致,浓淡相宜、相映成趣。路桥串起的这一条线,活脱脱一条甜美的穿鱼串串!路是柳条儿,桥是鱼!生动、鲜活、幸福、成就满满!此刻,它就是一条串起我们童年故事的穿鱼串串、串起老家木屋夕烟的穿鱼串串、串起外婆绵绵歌谣的穿鱼串串!特别暖心的是,近年来属长江流域重要水源域的这方水土,国家统筹、各级连动,日渐恢复了她原有的灵动和神秘。渔禁十年,渔乐百年孩堤;甜美的串串,将不再是乡愁梦里!
穿鱼柳柳柳叶儿尖尖;穿鱼柳柳柳枝儿弯弯......”
借着耳机清哼一段儿民谣,喝一口绿茶,思绪的嘀嗒声格外轻快。
沅陵域内曾经千帆的辰河近二百里水路,除县城沅水大桥外再没有其他连接南北两岸的桥梁。沅陵人对桥的渴望只有沅陵人知道,新建的沅陵之桥在沅陵人心目中的地位更是山外人无法感知的。欣喜国家呼北高速张家界至沅陵官庄段正式开工,当年红军长征时强渡沅江的最东端渡口处,将会迎来又一座现代化的高速跨江大桥。手机屏里弧度鲜明的沅水二桥,此刻高扬的彩旗仿佛翘首辰河奔腾的方向,为这方底蕴厚重的水土呼唤着更加通达的日子。
移动的视角画面,走着我的心,从桥的这头走到桥的那头,从沅水二桥走到酉水大桥。
溪子口——太常,酉水河的终点、酉水拖蓝的起点,沈从文笔下三个“白河渡口”的第一个渡口。大学毕业分配工作时,溪子口上游附近有了一个汽车渡河码头,有时骑单车也会人车共渡的。一条只见细小河卵石和河砂坚土的水泥路面沿河滩一直延伸到酉水河边,两侧满树满树金黄金黄的有籽儿的小香桔,近水处少不了旺盛的穿鱼柳。那是一个校园民谣和摇滚西部风流行的年代,我和一个学中文的兄弟被分配到酉水河对岸一个椐说只能靠乡村小水电站间断供电的地方,免不了短暂的失落。报到那天,我们带着书箱衣被,从县城通货桥搭上有帆布蓬的解放牌货车,同车的还有几位热情的老乡,他们互相咓着我们听得懂少量字眼的乡话。车出西关,我就开始了比大醉大病还脑火的车晕。
晕到了那个汽渡码头,本想缓口气调节一下,没想到有更晕的事在侯着我们。车到船开,没赶到上一趟船,第一波长时间的等待着实给我们来了个下马威,司机告诉我们,碰巧今天车流量少,板船要等齐规定的车辆数才会开锚的。我们望穿秋水般地望着对岸的板船,好不容易等到对岸最后一辆拖拉机上船补满车位,却不见有丝毫开船的动静!没想到在这里能算事儿的东西全被我们逮着了!原来板船车桥杠杆的主拉钢链又出了问题,需要焊接。只能等接到任务的城内师傅带着工具从溪子口过河,赶到对岸板船码头进行抢修。等是我们唯一的选择!从正午的高阳等到日头西斜,第一次真正品够了等船佬的滋味。
渡口就是渡口,注定有缘的地方。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情节的,只要你肯等!
终于,我们等来了板船,货车上的几个人按要求物留车内、人倚船栏。启锚开篙时,两位骑单车用普通话喊渡的漂亮姑娘匆匆赶到。其中一位的单车没有我的助力肯定也会有人搭手的,为此,我的兄弟多次提及我多得的那句甜美的谢谢。双双青春衣裙,一个碎花的素白、一个雅格的淡蓝,清纯、素净、文雅、时尚,所有属于电影名星的范儿她们都有,真的!弄得我俩倾刻间如梦游一般。旁边有人说是国营五一厂的子弟,也有人猜是凤滩搞文艺宣传的。关健是她们倒背的吉他,那个年代、在遥远湘西的白河渡船上,对那时的我来说是极具磁杀力的。
汽笛一声,船踏江浪。姑娘长长的秀发被清清的河风扬起,抚弄着吉他的弦丝。侧身船舷的剪影雕刻着斜阳......身边的兄弟极力掩饰着寻觅一个回眸相视的天机,我微笑着不告诉他我也许更强烈的不一样的希望。
白河渡口,青春最美的出发点!从此忘了等船晕车的烦,记不住山道的路弯弯,管不了山外的关注和评判,我们以莫名的激情,把山里的时光写成了一年又一年。
我积攒了两个月的工资,暂缓了对爸妈的许诺,拖人到省城买了把吉他,一位美丽的学姐给我手编了条彩色背带。从此,有月光的乡间周末,咿咿呀呀的琴声在单身宿舍的楼道里穿透着纯净的胡思乱想。我的兄弟开始发表朦朦胧胧的诗块文章。后来就有了我们的第一首原创词曲的弹唱《白河渡口,吉他姑娘》:
如今有点职务的那位兄弟,现场参加了通桥典礼,兴奋之际约我一定要择一个有酒的假日,一起去酉水大桥喊唱一回《白河渡口,吉他姑娘》,别人听来成不成曲儿我们不管,吉他姑娘一定会听得见的!那是我们藏在心里又挂在嘴边的共同仪式,更是对青春的致敬,对美好时代的点赞!
路是柳条儿桥是鱼,穿鱼串串歌甜甜......
我打开夜读链接,进入习惯性的催眠模式。两年前的那点心情,今夜听来尤其亲切踏实:
我们相偎于每个日出塔线的清晨,看着三坝托起的高山平湖让一望山水流金淌银;
任凭放飞三月的风筝尽情要线、去量一量筑路大旗进山的里程。
总是掐算着三桥虹贯的日子,好对我们的宝宝喊一声:
“小江城的乳名!”
2021/1/1复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