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写文章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醉游二酉山

0
回复
4384
查看
[ 复制链接 ]

110

主题

195

帖子

144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442
醉游二酉山
——蔡长安
      湘西酉水有名山,名扬古今不简单,“书通二酉”进《辞源》,“学富五车”万年传。
      位于湖南省沅陵县城西北二酉乡(原名乌宿乡,2003年沅陵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时,改为二酉乡)境内的二酉山,北临酉水与二酉乡集镇乌宿相望,东临与蟠龙山对峙。面积约2平方公里。屹立于酉水,酉溪汇合处,故名二酉山。山有二峰,主峰海拔509.8米,次峰东、西、北三面环水,峭壁悬崖,群峰嵯峨,景致格外迷人。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二酉山正好应验了这句至理名言,相传尧帝时期,有位最有学问的人叫善卷先生的曾南游隐居于此。据说后来的舜帝敬他才学超人,欲将帝位让贤于他,她却毫不动心,坚持隐居二酉神山,教化当地民众,八十而终。使这里的文人越出越多,以至后来成为名副其实的“秀才村”、“教授村”。后人感其恩德,将善卷厚葬于二酉山,这里因此成为“圣人山”。
      相传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咸阳有两个“秃发老伏生”,一名郤鼎翁,一名炼丹叟,将家传的千卷儒家竹简书籍南运至此,藏于洞中,并经年守护,直到刘邦建汉后才公之于世。故“二酉”上书《辞源》巨著之中,“书通二酉,学富五车”被引用学士渊博的代名词。二酉山也就成了历代文人墨客的朝圣山。
      1985年秋天,我作为沅陵县委机关的小车驾驶员,被派为省电视台新闻部主任刘学稼开车,拍摄“沅陵那遥远的山乡”专题片。前往二酉山取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们从县城出发,趋车15公里,渡小船过河,第一次来到二酉山,好不容易找到一条上山的羊肠小道,走了一阵,再没有路了,除了棘刺丛生,就是藤条蔓缠,但是丝毫没有动摇刘主任的决心,他扛着笨重的摄像机,冲向丛林,钻过刺蓬,经过一场披荆斩棘和艰难爬越攀登,终于找到了二酉古洞,聚精会神的拍摄了洞容和清时湖南督学张亨嘉书刻的“古藏书处”巨大石碑(这是当时唯一能上镜的古迹)。下山后,我们同行6人互相一看,几乎人人伤痕累累,有刮破皮肤血迹斑斑的,有扯烂衣裤难以遮羞的,刘主任还摔破了眼镜成为近视人。但大家心里不仅没有怨恨,还即兴赋诗四句“初到二酉山,拍摄电视片,棘刺丛中钻,损衣又伤脸”。不久,连同沅陵其他景点拍摄的13集专题片播放后,在全国产生了轰动效应,沅陵山水从此被越来越多的外界人所认识。二酉名山首次闻名天下!
      从此以后,随着沅陵旅游产业化的逐步兴起,通过市场化运作引进投资。恢复建好了二酉山的部分文物古迹,初具风景名胜规模,引来了无数中外游客的观光。2006年重阳节,本人再次从县城南岸码头出发,乘船而上,经过那碧波荡漾的沅水和酉水。90分钟到达目的地,看见这里的变化令人耳目一新。刚竣工的轮渡码头宽阔气派,仿古似的景园门庭宏伟壮观,更加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二酉藏书大道梯级台阶,并排可走10多人。两边还有护栏,导游说共有345级(根据勾股定义,意喻顺顺利利),像一架上山的巨型楼梯,也像尽情袒露的二酉山博大胸怀。我和同行的单位老干们乐不可支地向上攀登,其间还有小歇的石板凳,开发商们想的真周到。由于我们兴奋不已,一口气就到达了顶巅,很快进入雕梁画栋般的亭台楼阁群。经过了一番浏览,在顶楼看到了金身神像的老伏生正端坐二酉洞里专注阅览,两旁摆满了复制的石碑,上面镌刻着历代达官显贵,名儒学者来朝圣的诗词歌赋。上楼是苍劲有力的“古藏书外”石碑坊,使人零距离感受先人神手妙笔的惊人巨作。
      穿过文物楼,新修的岩板路拾级而上(共有999级),往二酉村延伸,将景区与村寨相连,使村民下山容易,游客上山方便,我们乘兴而上,好像攀入云端,充满神秘意幻,一个个爬得气喘吁吁时,一栋栋新屋民宅展现眼前,顿感豁然开朗,心旷神怡。进入一家写有“二酉人家”的小店就餐。这是一栋漂亮的木制新屋,店堂是一色的新木桌、新木椅、新木柜和新安装的电气化设施,给人一种新农村的感觉,身临其境,使我们得到了清新、自然、和谐的享受。店主很快准备了可口的中餐:青菜酸、豆角酸、炒板栗、毛白菜、青椒炒小干鱼、腊肉焖干豆角、山鸡拌山磨菇、粉蒸肉、豆腐干、酥脆的锅巴、喷香的白米饭、清甜的纯米酒,全部自产自制,一色的原汁原味。平时饭量有限的老干们人人胃口大开,干那一杯又一杯,吃了一碗又一碗,直到桌上的菜光、饭光、酒也光。
      我也多贪了几杯,下山时醉步轻盈,心驰神飞,感到二酉山好像是悬浮在山下三面环绕的湖水中,飘飘荡荡,摇摇晃晃,周围的群山似海洋,起起伏伏,叠叠浪浪,对面集镇的大小楼房宛若百舸争流,喧喧闹闹。忽忽悠悠。我和老干们恰似云游的八仙,嬉嬉哈哈,癫癫狂狂。回到船上,我们一边叙述,一边畅想,集体赋诗四句:“今游二酉山,风景展新颜,古迹在显灵,山水人合欢”。

蔡长安2006年重阳节初稿,2019年重阳节定稿
附:
沅陵,那遥远的山乡
原创 郁璇/廖芳/郭川陵
沅陵那遥远的山乡01
    年少时,曾不止一次的抱怨,为什么我会生长在这样一个贫穷而落后的地方?那空旷的山野,那零零落落的粗糙的木房,还有那四四方方的火塘里跳跃着的火苗映着农家人红黑红黑的脸庞,无一不在展示着家乡的陈旧与落后。再对比电视里看到的高楼大厦、锦衣玉食,强烈的落差仿佛时刻刺激着我年少而敏感的心。于是,跳出农门、扎根城市便成了少年读书时发奋的动力与目标。而后,因为贫穷而辍学,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破灭后,打工便成了唯一出路。
    这么多年来,哪怕独自一人在城市的边缘飘泊,哪怕在流水线上任人责骂、受尽屈辱,也从未有过就此归去的念头;这么多年来,哪怕在外面颠沛流离、饱尝风霜,也从来没有想过回家躲一躲风雨。或许,在潜意识里,觉得那样的家乡根本给不了自己安定的感觉吧。
      而今,远嫁他乡,终于结束漂泊,如愿在大城市安家落户。可是,年过而立的我,对家乡的倦恋反而与日俱增。时常在梦中忆起,收割时的稻田里还有母亲讲的故事在飘荡;过年时的大雪中还有伙伴们堆起的雪人在歌唱。还有,儿时常去抓螃蟹的那条小溪可在?常去放牛的那片山头可好?常去偷摘的那颗李子树上是否还会挂满果实?还有,还有,那方方正正的火塘里跳跃的火苗是否还能温暖游子的心?
作者:郁璇
      多想,在万物复苏的春天,去家乡的田野里走一遭,看那一树树的梨花、桃花相映绽放。多想,在白雪皑皑的冬季,和儿时的伙伴们再堆一次雪人,打一次雪仗。多想再感受一次家乡浓郁而分明的四季。然而,城市里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无法停下前进的脚步,而有关家乡的一切,只能时常出现在梦里,或是记忆里,就这样,一天天,一年年,伴随着我们一起老去。
      离家的时间,不过十余年。可我觉得,我已离家那么久,那么久,久到像过了半个世纪。
      回家的路程,不过千余里。可我觉得,我已离家那么远,那么远,远到再也回不去。
  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家乡沅陵的这一组照片——《沅陵那遥远的山乡》(郭川陵所拍),层次林立的木房,青葱的山野,金黄的油菜花,还有那温暖的火塘,看见这些照片,记忆里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仿佛都鲜活了起来。而如今看见这些照片,想到的已不是她的贫穷与落后,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温暖。原来,真正的故乡,无论她是贫是富,她总是会在我们的心里生根,发芽,长成思念的参天大树。
沅陵那遥远的山乡02
  美得让人心疼的沅陵,曾经在沈从文先生的笔下曼妙花开,陶醉了一代代喜爱和向往着沅陵的人,期待着某日能一睹这颗深山明珠的风采;也让沅陵人一直一直骄傲着,能生活在这样一片唯美浪漫的地域,能一直一直地,与美丽的山乡为伴......
摄影家:郭川陵
      郭川陵,出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湖南沅陵人,湖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沅陵县摄影协会副主席。生平酷爱摄影,特别擅长风土民俗及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与整理。
   因为对家乡沅陵有着深厚的情感,多年来,郭川陵背着相机走遍了沅陵的山山水水,他用照片介入了沅陵的文化、美景、发展的过程,以及,记录了那些珍贵的、正在逐渐消失的属于沅陵本土的“遗产”。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沅陵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也渐渐的淡化成一种神话,依然能让我们感受到那些氛围和美景的,就在郭川陵以及像他一样热爱沅陵的摄影人的作品中去寻觅踪迹了......
   让我们随着镜头一起去行走于沅陵的山乡,感受曾经不一样的风景吧......
   沅陵的春,万物苏醒,烟云栊翠,菜花黄山花俏,溪水幽幽,美得那么纯朴,像一山里的妞妞,清亮喜悦,不带一丝纤尘。在那遥远的山乡里,春,还有好多好多美丽的故事......
沅陵的夏
盛夏在
龙舟竞秀激起的浪花里
农耕劳作的汗水里
斗鸟的欢笑里
嘹亮的山歌里
孩童们嘻水的欢腾里
夕暮下金色的鱼网里......
沅陵的秋
欢腾在金色的稻田
绽放着丰收的喜悦
一处处古朴的民居
一座座秀美的山川
收藏着那些流年里的微笑......
沅陵之冬
临近年关
火膛里跳跃的温暖
人潮拥挤的集市
打粑粑  煮米酒 杀年猪
在那遥远的山乡里
处处都是沅陵特色的节庆的喜悦
  
沅陵的民俗文化和技艺
那些即将远去的记忆
那些快要消失的文化
那些将要失传的技艺
都是我们内心里期盼的永恒
用镜头介入的历史,印证着......
沅陵那遥远的山乡里
神秘的湘西古文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2021-1-23 09:52:3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